中间故事 | “月之边缘,日出的两种速度”展览画册设计
/吃一颗糖,快乐的感受会不会伴随几天?费力得到的东西,等待凝结的胶片,这些都在生命中留下比“快捷”更深刻的印象。
生活的极具加速,让我们对身边的一切情绪都处理的极速。快乐、伤悲,转瞬即逝,留不下什么,大到新闻、小到身边事件,一次次剥夺眼球,一次次刺痛割裂,一次次加速遗忘。
什么样的举措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记住些什么,真正地从一些事情中,不只是得到些“反思”与“收获”,也可以让这种情绪和感受,留驻的时间更长一些,再长一些。
常常回顾,也许会捡拾起不小心就会错过的美好,不曾注意的,但却值得留意的东西。
基于此,出于对工作的反思与总结和加深这段经历的印象。我们展开了这次“中间故事”召集计划——不限于文字或图片,视频,作品等等,都可以作为呈现、表达回忆与感受的一种方式。/
本期 “ 中间故事 ” 将会回溯 设计实习生于浅 在中间美术馆工作的历程,出于对某种理念的认可我们汇聚在这里,也希望转身之后会成为一段值得回忆的故事。
关于“月之边缘,日出的两种速度”
展览画册设计的总结回顾
——设计实习生 于浅 2022年4月
在接到设计任务的那一刻我是非常期待和兴奋的,作为一个跨专业的学习与实践者,第一次以实战的形式参与从未涉足过的领域,我能感受到的是新鲜感,挑战感和信念感。得知展览作品主题是日月星辰,我将自己从所想象的“宏大叙事”情境中拖拽回平凡的现实,初次浏览赵文量与杨雨澍两位先生的作品图片,我捕捉到的是鲜活不羁的颜色在画布上盘踞,画面虽然稚拙,但异常的干净,那些熟悉的自然现象幻化做了种种不可捉摸的意象,所有作品中只有日、月、星,未曾窥见任何社会要素。
苗妙老师是年轻的前辈,也是我第一次面对面在工作室接触的艺术家、策展人,工作的伊始我便来到她的工作室与她会面。
这是一个温馨又安静的空间,桌面上铺满了这次画展的作品复印图,还有一张用毛线绣成的艺术海报,此外便是各种各样铺开的画材,和一幅即将开始挥笔创作的大幅作品。在初次见面中,我与她进行了许多画作的探讨和构想的输出。于我而言,在那个政治运动激荡的年代,赵文量与杨雨澍先生的精神世界是全然摈弃了意识形态的介入的,他们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样文艺表达严重受限的时代中,唯有回归自然光景,把精神信仰寄托于日月星这些自然物象中,才能获得自由。我想在画册的设计中,着重突出画中的三个自然意象,将它们视作凝结了深厚情感的符号。这份感情是一种永恒,正如展览名称“月之边缘,日出的两种速度”,日月的边缘勾画出永恒的生命力,两位老先生将各自不同的表达方式寄托于规律升起又落下的日月之上,形成了两种速度。短暂的沟通获得了顺利的推进,我和苗妙老师进行了许多图形和版式的尝试,像是在收集日月星一样,将空白的画布填满,正如苗妙老师打开包裹着作品的北京日报时那宛若拆盲盒般的惊喜一样,设计的过程也为我带来像日月星一样闪闪发亮的惊喜。
和苗老师的交谈非常融洽,在一次次极简却又不简单的头脑风暴中,我们构建出了一套与色彩绚烂的作品本身形成鲜明对比的设计方案,当这些封面草稿(或者说是海报的先行版)被用A4纸打印出来时,我看到的是一本佳作合集的伟大初生。
设计一本书的开始阶段和纯平面设计是一样的,但慢慢在设计过程中,我意识到书本身带给观者的流动体验是做设计的关键,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有多方位的考虑。阅读一本画册并不是静止的行为,抚摸一本画册时的质感,内容上的对位关系,整体秩序上的协调性,呈现作品时暗含的历史文脉,甚至是画册中微乎其微的小细节,都决定着画册设计的成功与否。画册的主色调,我们选取了一种宛若柔和的月光一样低饱和度的黄色,一是能与展览的气质贴合,二是观者翻阅舒适度上的考虑。在书籍结构上我也与苗妙老师碰撞出了默契,我提议在翻阅这些日月星辰的时候也能呼应策展人(也就是苗妙老师)打开报纸包裹的画作,类似拆开“盲盒”的行为过程,于是我考虑将北京日报做成画册的拉页和封皮的内侧,这样能够产生一种自然物象与主流媒体的意识形态“格格不入”的感觉,而这正是该画册的惊喜之处。此外,由于是小规模展览,所以文字信息并不多,因此在内页的排版上我们也计划用很简单的网格系统去排布成简洁的版式。逐渐地,我的脑海中慢慢浮现出一本现代的、精致的、气质温润的书。
这本画册并不是非常复杂,可是对于跨行学习的我来说,是需要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的。从对软件的熟悉,到内容上的合理布局,再到校对完每一个文字并仔细修改调整,都经过了多次的打磨。设计便是如此,从感性思维的迸发再到理性思维的收拢,没有任何设计的创意是可以脱离实操时的合理性和调整的灵活性的。从总体的周期上看,设计与调整修改呈三七分,短短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这本属于中间美术馆,属于赵文量与杨雨澍先生,同时也属于我的一本画册很顺利地产出。当画册被放置在展厅的桌面,被受邀观展者翻阅的那一刻,我第一次实现自己的设计普及到公众之中,也就是设计所一直追求的“making things public”。但当我自己翻阅时,还是意外地发现一些排版设计时考虑不周的问题,例如文字段落和图片的对齐关系没有完全合理,一些细节的设定不够精妙等,第一次做书,肯定是不成熟的,但我也因此更加喜爱这本画册,因为这些小遗憾诠释了一个有巨大发展空间的自己。
正如我前面所说,我的内心像日月星一样闪闪发亮,不知是否与二位先生作画时面对日月星时的心情一样。这次工作经历赋予我的环境空间,交流方式,学习的内容和作品本身都是独一无二的体验,我迈出了第一步,哪怕是很小的一步,我会为此而感激,并且将这小小的成就化作以后的动力,去实现更多优秀的设计。
以下为画册展示
想要了解于浅的更多设计作品欢迎关注👇🏻
小红书@人形鲤鱼JaneYu
Instagram@koijaneyukoi
撰文:于浅
摄影:于浅
编辑:蒋永真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