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未分类

年度回顾 | 中间美术馆的2021

对中间美术馆而言,2021年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节点。在这一年,中间美术馆迎来了建馆十周年的庆典,收获了来自艺术界与学术界师友们的肯定与祝福。在过去几年中,我们持续通过扎实、有问题感和有想象力的策展实践重访历史现场、回应当下境况,显现出“通过展览而思”的显著特点,展示出一个当代艺术机构应有的文化担当和社会责任感。

 

回顾2021年,与往年相比,中间美术馆做出了更多“走出去”的尝试。基于坚实的学术根基与威望,我们受邀与多方的学术性机构建立合作,在美术馆以外的艺术场域和机构中举行展览、组织并参与研讨,在更多样的平台上呈现我们的学术成果与想法,充分显示了中间美术馆作为当代艺术机构的能动性与灵活性。

 

2021年,中间美术馆分别在798艺术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展览,与AP Project、画廊周北京、歌德学院、慕尼黑伦巴赫美术馆、墨尔本大学文化传播学院、伦敦艺术大学中央圣马丁学院Afterall出版社、斯洛文尼亚大使馆、半影空间、“美术馆2050”等十多家文化机构合作组织学术研讨会、工作坊、读书会、读诗会。中间美术馆在2021年参与了Printed Matter线上艺术书展与三场abC艺术书展,也受邀将过去几年中生产出版的研究成果展示在北京刺鱼书店、postpost书店,厦门白灼艺术书店,上海梯书店、香蕉鱼书店、PNPress、远方书屋、SeP空间,宁波假杂志等机构空间之中,同时不断地收到新的合作邀约。中间美术馆对此作出积极回应,不断寻求在更多的时空中,通过多种形式,获得与不同区域的观众进行更多交流的机遇。在当下疫情持续、未来迷茫的大环境中,我们争取用更灵活的形式发声,将艺术与思想传递给大家。在全球旅行受限的挑战中,中间美术馆继续与国际艺术界保持对话、互动与合作。

 

2021年,中间美术馆的学术团队以大型研究展“巨浪与余音:1987年前后中国艺术的再当代过程”为开端,一边推进“艺术家漫谈”系列,邀请参展艺术家来馆内进行两两对谈,和观众一起重访20世纪80年代国内的艺术现场;一边将目光投向了20世纪80年代全球范围内的先锋创作,紧锣密鼓地筹备了“重访展”的卫星展“巨浪与余音——后现代主义与全球80年代”。该展览于4月28日在798东街D10空间“中间思想频道”开幕,呈现了来自中国、韩国、日本、菲律宾、美国、波兰、捷克、克罗地亚、智利等多个国家的艺术家在1980年代的实验性影像、雕塑作品。这也是我们第一次将展览内容带到了城市的东边,并在北京画廊周举办期间与来自各机构的艺术从业者和艺术家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这两个展览的同时举行,彰显了中间美术馆的学术团队特有的全球艺术史视野,我们有意识与能力将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现场放置在全球的思想和创作语境之中进行考察与讨论。

 

六月初,中间美术馆举办了“快乐——在孩子们的中间”儿童艺术作品十人展,将美术馆的大门面向在社区里生活的小朋友们打开,邀请受艺术区氛围所感染的孩子们在美术馆中作画。此后,中间美术馆进入为期五个月的闭馆维修期。在五月末到十月初这段时间里,我们并未停下步伐。五月末,应北京歌德学院的邀请,中间美术馆参与了为期三天的中德美术馆对话项目。在七月的北京abC书展上,中间美术馆推出了《中国作为问题》系列的第三辑与第四辑,并在AP Projects策划的VAI PURE女性艺术阅览室中举办了“我在哪儿错过了你”读诗会。10月9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与中间艺术基金会赵文量杨雨澍艺术中心联合主办的展览“疏影识清讴——杨雨澍个展”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我们也在10月相继参加了abC阿那亚书展及上海书展,带来了研究成果《大自然的安抚——赵文量与杨雨澍在1968年前后的风景静物作品展》及《疏影识清讴——杨雨澍个展》,推进了对赵文量、杨雨澍两位艺术家的作品梳理和呈现工作。从《大自然的安抚——赵文量与杨雨澍在1968年前后的风景静物作品展》出发,我们延伸策划了于12月10日在798艺术区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举行的“重访1960年代的艺术创作”圆桌会议。

 

10月16日,中间美术馆新展“希望的原理”拉开帷幕。这是一个思考、想象、召唤和争得“未来”的展览。在20世纪的人类文明史上,对于“未来”的想象与言说发挥了主导作用。这次展览选择集中呈现在过去百余年间不同时代、国家、阶层与流派的艺术家、文学家、剧作家、诗人和音乐家们关于“未来”的作品,让大众看到“未来”作为一种“投射希望的中介”,是如何在思考与表达中成为“有效的动员和感召”的。借此,我们召唤能动的个体,以展望未来的勇气和热忱面对当下。此次展览以文化研究学者王晓明教授的主题演讲开启。在展览期间,中间美术馆于2021年12月18日举行了“新文化的射程——历史综合如何可能”工作坊。本次工作坊在季剑青《新文化的位置:“五四”文学与思想论集》和袁一丹《另起的新文化运动》两本新书出版的基础上,围绕近年五四新文化研究的新思路与新动向进行研讨。此次论坛的主题也与“希望的原理”展览有内在的关联,新文化运动本身就包含了对“未来”的想象与展望。

 

与“希望的原理”展览同期开幕的中间实践展聚焦“‘Afterall展览史系列’与它的世界”。该展追溯了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出版的“展览史系列”丛书从2010年至今对西方及西方以外世界的展览事件有关的研究。这两个展览都以我们当下自身“受困”的情境作为问题的出发点,从全球范围内积极应对相似问题的同行人中寻求破局的启发。展览开幕后至今,我们在线上线下举行了六场“希望的原理”艺术家对谈、讲座,并与“Afterall展览史系列”编辑部共同举办了一场线上新书发布活动。

 

12月11日至12日,中间美术馆与“美术馆2050”合作举办了第四届“美术馆2050”年度论坛,本次论坛以线上线下交叉进行的方式举行,受到国内外美术馆研究领域学者的高度重视与关注。论坛召开前发出的论文征集得到了许多从业者和研究者的热烈响应,收到了数量可观的高质量论文议题。为期两天的主题演讲、论文报告与工作坊围绕着“重新定义历史、当下与未来——美术馆实践的能动性”这一主题展开。我们也借中间美术馆成立十周年之际,邀请同行人一起思考,美术馆如何不单纯只作为一个行政机构,而可以主动发挥自身的能动性,探索更多构建思想交流的平台、继而承担更广阔社会责任的可能。对这一议题的探索与反思也始终体现在中间美术馆的各项实践之中。

 

尽管闭馆维修近半年之久,中间美术馆仍在2021年举行了58次面向公众的展览导览,举办了三十余场高品质的学术活动,其中包括艺术家对谈及讲座、学术讲座、工作坊、新书发布等活动,始终活跃于艺术现场和学术界的视野之中。微信公众平台一直是我们高度重视的面对公众的教育平台。2021年,我们一共推送了196篇微信推文,其中包括展览及活动讯息、策展文章、活动回顾、中间声音文章等栏目,全部内容由中间美术馆的学术团队创作书写并整理成文。微信公众平台是中间美术馆作为公益性机构履行公共教育职能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这些书写和发布,公众有机会接触到展览以外更多的信息与思考路径。同时,我们在今年更新上线了中间美术馆新网站(https://www.ioam.org.cn/),网站记录了中间美术馆的展览、活动、驻留、研究成果、文章及参观信息等,方便公众查阅与馆内生产相关的任何信息。在注重输出内容的同时,中间美术馆重视对学术团队的培养,将团队的自我教育与成长放在机构发展的核心位置。为此,中间美术馆的图书馆在2021年新购置391册图书、杂志及画册作为馆藏。目前,我们拥有一千六百余本藏书,既包括学界与艺术界的最新成果,也有历史性的文献与珍贵刊物。这个图书馆为中间美术馆的策展实践与学术建设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基石。

 

主题展览

 

2020年11月18日-2021年5月9日

巨浪与余音:1987年前后中国艺术的再当代过程

地点:中间美术馆

 

 

“巨浪与余音——重访1987年前后中国艺术的再当代过程”展览将1987年作为一个可以被问题化的时间节点,重新审视中国当代艺术在1980年代中后期的创作与价值转向。该展与“沙龙沙龙——1972-1982年以北京为视角的现代美术实践侧影”展(2017年1月7日-5月7日)同属“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回响”系列研究。该研究由艺术家刘鼎与艺术史家卢迎华共同发起,旨在辨析与反思中国有关“当代艺术”的历史叙述与建构。展览同期,我们发布了15篇展览“细读”。

 

2021年4月22日-2021年5月21日

巨浪与余音——后现代主义与全球80年代

地点:798艺术区东街D10

 

 

“巨浪与余音——后现代主义与全球80年代”为同期“巨浪与余音——重访1987年前后中国艺术的再当代过程”的飞行展,它延续了后者对于1980年代实验性艺术项目及其创作语境的关切,并放眼全球。该展将后现代主义的话语视为连接全球1980年代的一股重要力量,聚焦国际艺术世界成为巨大共同体的这一时刻。

 

2021年5月29日-2021年6月12日

快乐——在孩子们的中间

地点:中间美术馆

 

在六一儿童节之际,我们将美术馆的大门向在社区里生活的小朋友们打开,邀请受艺术区的氛围所感染的孩子们在美术馆里作画,展出了十位小朋友的画作,并向公众免费开放。小朋友们在艺术区的美术馆、剧场、影院和艺术家工作室中间成长,他们快乐玩耍,自由涂抹,释放天性。

 

2021年1月-6月

大自然的安抚:赵文量与杨雨澍1968年前后的风景静物作品展

地点:赵文量与杨雨澍艺术中心

 

 

“大自然的安抚——赵文量与杨雨澍在1968年前后的风景静物作品展”是北京中间艺术基金会赵文量与杨雨澍艺术中心的研究成果之一。在系统整理赵文量与杨雨澍两位艺术家的作品时,我们发现了一批创作于1968年前后的风景静物作品,这一发现促使我们组织了题为“大自然的安抚”的展览,呈现了二十余幅赵文量、杨雨澍创作于1968年前后的风景静物画。

 

2021年10月9日-2021年10月19日

疏影识清讴——杨雨澍个展

地点: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

 

 

“疏影识清讴”杨雨澍大型回顾展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及中间艺术基金会赵文量杨雨澍艺术中心联合主办,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该展览呈现了300余幅杨雨澍的创作。选取的作品横跨杨雨澍50年的艺术生涯,并主要侧重呈现其1980年代至2016年的创作。

 

2021年10月16日 — 2022年2月27日

希望的原理

地点:中间美术馆

 

 

“希望的原理”是一个思考、想象、召唤和争得“未来”的展览。通过展示来自中国与国际艺术家、文化创作者们的实践,我们将未来作为一个充满潜能的空间,召唤能动的个体,以展望未来的勇气和热忱面对当下。

中间实践

 

2020年12月19日-2021年5月9日

从艺术到Yishu,从Yishu到艺术

地点:中间美术馆阅读区

 

 

中间美术馆第八期“中间实践”以“从艺术到Yishu,从Yishu到艺术”为题,回顾英语世界中第一份以当代华人艺术文化为内容的严肃刊物《Yishu》100期的出版历程,从抽象的、无所不包的“艺术”概念落实到《Yishu》杂志的观点、编辑、写作、出版等切实的工作本身,以丰富我们对艺术的认知。展期间,我们发布了15篇“Yishu写作者修行之路”采访。

 

2021年10月16日- 2022年2月27日

Afterall展览史系列与它的世界

地点:中间美术馆阅读区

 

 

中间美术馆的第九期“中间实践”聚焦“Afterall展览史系列”丛书,追溯他们从2010年至今对西方及西方以外世界的展览事件的研究成果。这一策展项目的出发点仍在于反观我们的艺术世界——我们似乎陷入了展览不断发生且看似欣欣向荣,实则愈发同质化的困局中。

 

研究成果

 

《China as an Issue Vol.1》

 

中间美术馆与德国柏林独立出版机构Archive Books联和发布《中国作为问题》第一辑的英文电子版 China as an Issue Vol.1. 中间美术馆《中国作为问题》第一辑的出版起意于新冠疫情肆虐之前,当病毒被冠上“中国”的前缀时,我们也对这样的自我冠名产生了自我怀疑。但在经过一番的思想斗争之后,我们愈加发现,强调讨论具体问题,以及强调讨论问题时明确和甄别叙述者所立足的具体的历史、社会和文化场域的重要性,这有助于不将问题泛化而至讨论沦于空洞和没有具体的指向。读者在面对写作者的叙述时也需要充分调动思考,不仅考量文章的观念本身,也考量写作者的内在出发点和其演说的文化立场,不以固化的,而以多维的、立体的和灵活的视角来进入这样的对话。China as an Issue Vol.1可在Archive Books的官方网站上下载:https://www.archivebooks.org/china-as-an-issue/

 

《巨浪与余音——后现代主义与全球80年代》展览导览册

 

2021年4月到2021年5月,中间美术馆在画廊周北京期间举行“巨浪与余音——后现代主义与全球80年代”展,将“巨浪与余音——重访1987年前后中国艺术的再当代过程”展延展至全球1980年代的激进实践。该导览册呈现了展览的主旨、结构、逻辑,并对每件参展作品及其创作背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中国作为问题——20世纪下半叶的艺术与思想》第三辑

 

本书选编了八篇与1980年代的文艺创作思潮息息相关的文章。其中既有身处1980年代的创作者和理论家面对当时的艺术问题和现场而作的文章;也有自1990年代以来,评论家和历史学家分析和重新审视1980年代的创作思潮的理论文章。

 

《中国作为问题——20世纪下半叶的艺术与思想》第四辑

 

第四辑将史学家作为聚焦的问题,围绕中国艺术史和文学史写作中的观念与方法组织稿件,收录了十篇专论,分别由中国现当代艺术和文学史的研究学者撰写。专论包括了对当代文学史中重要写作事件的重考,对学术表达的立场、方法及韵味的讨论,中国艺术史家对于现当代艺术中的研究方法、艺术史分期,以及中国当代艺术史中价值判断等问题的探索,外国学者对中国艺术史研究的体会与认识,和在全球艺术视野中对中国艺术的定位,以及前沿的实践者以连续性视野重写中国当代艺术序列的尝试。

 

《大自然的安抚》

 

《大自然的安抚——赵文量与杨雨澍在1968年前后的风景静物作品展》是北京中间艺术基金会赵文量与杨雨澍艺术中心最新的研究成果。这一发现促使我们组织了题为“大自然的安抚”(2021年1月至6月)的展览,呈现了二十余幅赵文量、杨雨澍创作于1968年前后的风景静物画。我们将这些画作和展览现场记录在这个小型画册之中。这也是赵文量与杨雨澍艺术中心正式启动对两位艺术家的研究工作的一个小节。

 

《疏影识清讴——杨雨澍个展》

 

2021年10月9日,“疏影识清讴——杨雨澍个展”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隆重开幕。展前我们编辑制作了一本与展览同名的中英文双语画册。画册中既包括了两位策展人冯兮与封帆先生基于他们对杨雨澍的研究所撰写的策展文章,也按策展思路将杨雨澍的数百件作品进行编排和呈现,展现了这些横跨半个多世纪的作品的高清图。

 

《希望的原理》

 

本书为展览“希望的原理”(2021年10月16日至2022年2月27日)的同名画册。展览“希望的原理”带着自我反思的视角,回应政治话语、科技意识形态、资本力量和陈腐的现实对未来想象的劫持和对理想主义的囚禁。画册包含了由中间美术馆馆长卢迎华女士撰写的前言,总策划与策展团队成员的六篇策展文章,以及展览平面图、参展作品介绍、艺术家列表、延伸阅读等。

 

十周年庆典

 

2021年12月18日,北京中间美术馆举行隆重的十周年庆典,在多位艺术界与文学界师友与同仁的见证下,庆祝十岁生日。同期,我们也推送了“中间声音/十周年特辑”系列文章,回顾中间艺术区的建设历程与展望中间美术馆的未来。

 

 

馆内活动

 

1.9 中间实践对谈《对话林荫庭——思考中国1984-2000》

1.10 巨浪与余音艺术家漫谈《并非理想主义的八十年代》丁方,孟禄丁

1.23 中间实践对谈《对话华睿思——什么中国?》;《李垚辰:理想与新——品读韦启美八十年代的“新”作》

1.31 中间读书会2:赵川《激进艺术小史》

3.14 中间读书会3:张少侠 李小山《中国现代绘画史》

3.20 巨浪与余音艺术家漫谈《八十年代的东北与西南》,舒群,张晓刚;策展人黄文珑、《Yishu》撰稿人田珠莉分享会

3.28 巨浪与余音艺术家漫谈《造物与绘物》,傅中望,李邦耀

4.3 巨浪与余音艺术家漫谈《红色·旅的“超现实”与“现实”》,杨志麟、徐累

4.11 巨浪与余音艺术家漫谈《关键时刻》,张健君,宋陵

4.17 中间读书会4:后现代主义与全球八十年代(上);艺术家漫谈《复数的形式》徐冰,丁乙

4.18 工作坊活动《理想主义的挫折与重建——以八十年代初陈映真的有关思考为线索》,何浩,宋少鹏,余旸,程凯,冷霜,李娜,莫艾,姜涛,贺照田

4.24 巢佳幸《不建立,未建立》新书发布,巢佳幸,施瀚涛,黄文珑;艺术家漫谈《动态的文化经验》尚扬,孙良

5.2 中间美术馆 x 一条《“巨浪与余音——重访1987年前后中国艺术的再当代过程”线上导览》,张理耕

5.18 中间读书会5:后现代主义与全球八十年代(下)

5.26-5.28,受北京歌德学院的邀请,中间美术馆参与了为期三天的《中德美术馆对话》,卢迎华、周博雅

5.29 《快乐——在孩子们的中间》展览开幕

7.16 艺术家陈逸飞、左牵羊中间驻留分享

10.16 “希望的原理”开幕活动与策展人导览,卢迎华、黄文珑、周博雅、朱思宇、梁丑娃、张理耕、印帅(由张艺川代为发言);“希望的原理”开幕主题演讲《中国现代早期思想中的“未来”》,王晓明;中间实践的“Afterall展览史系列与它的世界”展览开幕

10.21 abC上海艺术书展《希望的原理》画册发布对谈,罗小茗、黄文珑

11.6 “希望的原理”艺术家讲座系列一,冯可慧、加布里埃尔·特耶多、黄文珑

11.20 “希望的原理”艺术家讲座系列二:卡罗玛·雅康吉·戴欧纳、艾阔、周博雅

11.27 “希望的原理”艺术家讲座系列三:黎家齐、张哲熙、印帅

11.30 中间美术馆与英国圣马丁艺术学院的“Afterall展览史系列”编辑部共同举办线上新书《艺术与它的实践》发布,查尔斯·埃舍、大卫·莫里斯、露西·斯蒂兹、蔡宝贤;策展人黄文珑、展览助理周博雅线上导览

12.3 中欧商学院凹凸艺术课堂参访中间美术馆,黄晓华、隋建国、卢迎华

12.4 “希望的原理”对谈:数据变法——网络时代的个人信息安全,张嘉鈜、张理耕

12.11-12.12 中间美术馆 x美术馆2050第四届年度论坛《重新定义历史、当下与未来——美术馆实践的能动性》,卢迎华、刘碧娅、彭尼克、曹祎、李洁特、胡超、王璜生、帕特里克·弗洛雷斯、何小特、王静、谭骊、马骥、冯莎、张志培、潘靖之、黄文珑、周博雅、郭谦,潘雨希,李丽婴,刘碧娅、席宁忆

12.18 《新文化的射程——历史综合如何可能》工作坊,卢迎华、王东杰、刘大先、李浴洋、宋声泉、张丽华、季剑青、金理、孟庆澍、袁一丹、袁先欣、徐佳贵、高波;中间美术馆十周年庆典

12.19 《戴米恩·科佐勒的影像分享会》,戴米恩·科佐勒、胤祥、黄文珑

 

馆外活动

 

2.24-2.28 中间美术馆参加printed matter线上书展

3.17 《舞蹈即存在:编舞、展览与生活》线上对谈,卢迎华、文慧、黄文珑

4.22 中间美术馆思想频道展览《巨浪与余音——后现代主义与全球80年代》于798艺术区东街D10开幕

4.25 北京画廊周新势力单元“别处是一块反面的镜子”:我们对“新”的四种回望,鲁明军、张渊、赵屹松、华沁蕊;北京画廊周收藏论坛《收藏家的角色未来:如何更好地发展以及促进艺术生态及城市文化的发展》,黄晓华、刘兰、乔志兵、田霏宇

5.1 中间美术馆 x 画廊周北京论坛《多区域的共时——后现代主义与全球80年代》,卢迎华、刘鼎、黄文珑、张理耕、刘语丝

7.9-7.11 中间美术馆参加第六届abC艺术书展·北京;中间美术馆x散养电台《如何从中国谈起》对谈,周博雅,朱自杰,魏文涛;中间美术馆x AP Project“我在哪儿错过了你”读诗会

10.1-10.3 中间美术馆参加abC艺术书展·阿那亚

10.9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与中间艺术基金会赵文量杨雨澍艺术中心联合主办展览《疏影识清讴——杨雨澍个展》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

10.21-10.24 中间美术馆参加第六届abC艺术书展·上海;《希望的原理》画册发布对谈,罗小茗、黄文珑

11.5 中间美术馆 x 墨尔本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赵文量与杨雨澍1960—1970年代作品开箱》,黄文珑

11.16-11.18 中间美术馆馆长卢迎华受邀在“文化认同与地方关联”工作坊中演讲,从中国本土艺术体制的基本格局出发,介绍为辩证和创新地审视过去而进行的一系列馆内策展项目

12.10 中间美术馆x慕尼黑伦巴赫美术馆《圆桌讨论:重访1960年代的艺术创作》,歌德学院,刘鼎、尤莉、周邓燕、黄文珑、卢惟熙

Museum Seni Luar Dalam Beijing

Share
Published by
Museum Seni Luar Dalam Bei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