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实践 | 从艺术到Yishu, 从Yishu到艺术
2020年12月19日—2021年3月19日
中间美术馆,北京海淀区杏石口路50号
策展人:黄文珑,刘语丝
最新一期的“中间实践”聚焦《Yishu》(典藏国际版)杂志(以下简称《Yishu》)。2000年以来,中国艺术进入加速全球化的轨道;同时,全球的艺术世界也日益向彼此开放。《Yishu》杂志创刊于2002年,以向英语世界推介有关中国艺术的话语,生产并引领有关中国艺术的话语为志,至今已有近20年的出版历史。《Yishu》设编辑部于加拿大温哥华,由台湾《典藏》杂志社社长简秀枝赞助出版,面向全球发行,是英语世界中第一份以当代华人艺术文化为内容的严肃刊物。
在一定程度上,《Yishu》是文化多元主义的化身。创立《Yishu》并担任总策划的华裔艺术家、学者郑胜天先生自1990年定居温哥华,长期在全球,特别是北美地区引介中国艺术和华人艺术家。创刊初期至2004年,加拿大华裔艺术家林荫庭(Ken Lum)担任主编。此后,加拿大策展人和学者华睿思(Keith Wallace)接任主编一职至2020年。虽然是英语刊物,但《Yishu》独特的细长开本则是按传统中国线装书的比例设计的。《Yishu》名称取自“艺术”的拼音“Yishu”,这既表明它关注华语语境中的当代艺术,也以此说明英文的“Art”一词不能完全等同于中文的“艺术”。但《Yishu》自身为英语世界进入中文实践领域中的思考和创作提供一个重要的桥梁。为《Yishu》撰稿的既有长期研究中国和华语世界艺术创作的外国观察者和学者,也有生活在海外的中国学者和艺术家,还有立足于中国和亚洲现场的艺术家、评论家和策展人。
自创刊号起,《Yishu》每期约120页,包含6至21篇文章不等,文章的篇幅不限。自2008年起,它从季刊转为双月刊,至今共刊发文章近千余篇,数百万字评论中国当代艺术的文章。其中包括有关华人艺术焦点话题的深入的学术专文、与艺术家、策展人和史学家的专访、重要的学术研讨成果,以及对新近展览、书刊和艺术现场的实录等,是记录了近20年来中国艺术生态和历程的一份笔记。至今,围绕《Yishu》形成的大家庭,既包括了一千多位撰稿者和被报道的人物,还包括了世界各地数不胜数的热心读者。《Yishu》还曾从2011年起出版过13期的中文选编文集,聘請卢迎华兼任主編。此外,还自2010年起设立了Yishu中国当代华人艺评奖,进一步助推中国艺术的评论实践。
2020年11月,《Yishu》出版第100期,迎来了《Yishu》一个意义非凡的历史节点。为此,“中间实践”以“从艺术到Yishu,从Yishu到艺术” 回顾《Yishu》100期的出版历程,从抽象的、无所不包的“艺术”概念落实到《Yishu》杂志的观点、编辑、写作、出版等切实的工作本身,以丰富我们对艺术的认知。同时,我们也考察了《Yishu》的核心人物,郑胜天的部分个人历程。他从1980年代逐渐开放活跃起来的中国艺术现场走出国门后,始终带着开放和包容的态度,面向中国和全球艺术世界,并将他宽阔的艺术和历史视野带进《Yishu》,使《Yishu》形成它今天深厚的积淀、民主多元和热忱坚实的品格。
在“中间实践”里,我们通过呈现自创刊以来的一百期杂志,以及早期郑胜天主持的中外通讯报刊《世界美术信息》《艺术中国通讯》等,探究从艺术到《Yishu》再回到艺术的多维度进程。我们将陆续与幕后的编辑与写作者们进行对话,并在美术馆空间持续更新我们的研究和交流。
展览复现 | 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