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活动活动回顾

活动回顾|“广阔的现实主义道路——20世纪20—80年代摄影的人文实践”展览闭幕

 

2023年2月12日,中间美术馆于2022年8月份起进行展出的展览“广阔的现实主义道路——20世纪20—80年代摄影的人文实践”顺利闭幕。中间美术馆作为严肃的研究型美术馆代表之一,以面向大众的导览与直播、深入而富有洞见的讲座学术会谈为展览圆满收官!我们再次号召观众同我们一起,怀抱开放的心态看待“现实主义”,在个人与群体的日常中不断回想历史,从中国摄影人文实践的征程中汲取力量!

 

下午1点,中间美术馆研究与策展部策展助理朱雅楠为现场观众导览,帮助大家深入了解作品,领略展览的整体风貌。我们继续采用视频号直播的形式,使未能到达现场的观众在展览的尾声也可听、可看,不错过最后的参观机会。

 

“广阔的现实主义道路——20世纪20—80年代摄影的人文实践” 展览闭幕导览现场

 

下午2点半,本次展览的两位策展人,即中间美术馆馆长卢迎华与北京电影学院学者周邓燕先后致辞。策展人以“炽热的冷火”这一《中国摄影报》评议陕西群体的话语为发端,回顾上世纪摄影发展的生态环境,以及在时代不断变迁的洪流里,摄影作为一种记录现实的媒介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纪实摄影带给公众信念与勇气的同时,艺术家与我们有时也在坚持中学会了面对不得已的遗憾。

 

在闭幕论坛上,安哥与胡武功,切身而谈上世纪80年代至今的实践经历,使在场观众能够见证四十年漫漫光阴间留下的许多珍贵作品,以及举办摄影展览相关的逸事。

 

“广阔的现实主义道路——20世纪20—80年代摄影的人文实践” 展览闭幕论坛现场

 

胡武功的分享以他自身拍摄的一系列照片展开。胡武功从1969年20岁起,便在部队从事新闻摄影工作,80年代以来,他积极推进纪实摄影运动,主张用摄影关注现实、记录历史、揭示人性。在讲座中,他指出现实主义本身是一个相对复杂的概念,在传入中国后受到意识形态的指导,形成了革命现实主义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等不同的分支。胡武功围绕“正视现实、传达现实”这一核心,由自身的作品出发强调他对于纪实摄影的看法。他讲道:“人类发明照相机为了补充我们肉眼看到的转瞬即逝、但是我们又没有留下来的景象,这是照相机最初的原始功能,也是它与生俱来的本性。那么我们应该尊重照相机这样一个本性,不忘初心。”胡武功也笑谈,虽然在现实工作中,不断有声音在提醒自己“要把现实照得美一些,漂亮一些,好一些”,但现实与教条之间的鸿沟造就了胡武功说真话、找真事、找真人的想法,于是他在摄影之中也这样践行。作为陕西群体成员,胡武功始终对故乡关中地区充满感情,他在本次闭幕活动中分享的作品关注关中地区普通人民的真实生活。在讲座结尾处,胡武功恳切地面向新一代年轻人寄语:“民主的思想,自由的精神,是我们艺术创造、艺术进步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文化水平、全国国人素质最重要、最基本的条件。”

 

“广阔的现实主义道路——20世纪20—80年代摄影的人文实践” 展览闭幕论坛现场

 

安哥开场也重申对于纪实摄影的坚持,他谈及自己的创作理念,即通过展现老百姓的生活,包括他们的表情、工作状态来留住这个时代整个中国的历史与方方面面。在分享系列作品《生活在邓小平时代》中,安哥的镜头聚焦在各类人群,从歌舞队、“棒棒军”到拆迁户,他们身上皆折射出中国的社会问题,反映大众生活的真实情况。他还介绍了与胡武功共同策划“中国人本”展览的出发点,即留存历史、折射问题、反映情况,并以自己写作的书籍《哥哥不是吹牛皮》的诙谐标题生动表达自豪之情。

 

在对话环节中,卢迎华馆长和周邓燕先后就“中国人本”项目的主题、选片标准、纪实摄影和新闻摄影的区别和1980年代以来中国纪实摄影偏好黑白的问题向两位摄影家提问。面对解答观众关于街拍与纪实摄影区别的疑惑时,胡武功再次提倡:纪实摄影需精准传达一个具体的历史时代真实的物质形态,折射出人们的情感、文化心理甚至揭示出复杂的人性,如此的作品才能称之为优秀的创作。

 

“广阔的现实主义道路——20世纪20—80年代摄影的人文实践” 展览闭幕论坛 “炽热的冷火”

 

从左到右:那荣锟、那日松、卢迎华、时新德、鲍昆、安哥、胡武功、周邓燕、管陶然、翟霖峰

 

在观众热情而依依不舍的讨教之中,“广阔的现实主义道路——20世纪20-80年代摄影的人文实践”展览落下帷幕。安哥与胡武功作为上世纪80年代摄影纪实探索的经历者,在谈及纪实探索留下来的精神遗产时,重申了1988年《艰巨历程》展览提炼的四句短语:尊重历史,发扬民主,鼓励创新,张扬个性。我们也借此盼望,“现实主义”的广阔道路在将来更多艺术家、策展人、文化工作者的努力之下,愈发得到延展。

 

撰文:王梓阳

编辑:朱雅楠

Museum Seni Luar Dalam Bei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