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洗“文化符码”艺术项目|观众投稿选辑

在之前对清洗“文化符码”艺术项目的招募征集中,我们很高兴收到观众发来的诸多投稿,其中不乏在“文化符码”展厅的拍摄作品,也有许多观众希望“清洗”来源于个人生活的留影记录。我想不论是哪种照片,无不都在探讨发生和记忆的存在和消失,在此观众帮助诠释和拓展了艺术家王友身的“清洗”概念,也完成了自身观念的介入。

今天,我们将先分享部分在“文化符码”展厅内的观众投稿,期待展厅和作品与大家的更多联结。

清洗“文化符码”
观众投稿-背地李

中间美术馆|辩证图像的意义🔴

📷图像可以保存时代缩影,但只是暂时,最终逃不过时间将所有铅华洗净。目前中间美术馆在展的《文化符码—王友身的旅程》当代艺术展,完美诠释了图像的有意义与无意义,并且从展出作品中,还能见到中国早一批当代艺术对制度的反思、对社会的审视,🥃弥足珍贵。

🎬王友身先生1964年生人,其观念可谓超前;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后在《北京青年报》📰任职,因此其作品能紧贴时代,并催生出诸多绝妙想法。自80年代末期后,当代艺术尚不被看好时,他便先后参与了“中国现代艺术展”“威尼斯双年展”“新生代艺术展”等。用自身诠释了艺术家对于生活、时代、以及形式的挖掘强度和创造力;下面是我拍的美术馆及展出作品:

1/ 《暗房·清洗》,模拟暗房环境,将过去黄金时代的照片泡在水中,图像会随着时间逐渐消逝。

2/《人像系列》+《日晒·军营俱乐部》;抽象表达个人与社会规则的关系,以及战火中的选美比赛。

3/《放大|红色沙漠》以及美术馆角落;看展的同时,美术馆本身的环境也赏心悦目,温和而纯粹,加剧了人们的沉浸感。

4/《报纸·看报》;和媒体的工作经历有关,报纸是王友身惯用的表达介质;将报纸穿在身上走在北京街头、将报纸做成窗帘、甚至用报纸铺满长城!在形成视觉效应的同时,你又读到了什么?(多说句,2022再见到这种岗亭,无比怀念和感动)

5/北京青年报11周年专题,整版的王友身先生作品:《报纸·广告》。用北京年报铺满长城的照片,又刊登在报纸上。这近乎“套娃”式的一幕,太有意思了。

6/其他拍摄

清洗“文化符码”
观众投稿-陳小样

清洗“文化符码”
观众投稿-Linda Li

这两张照片由艺术家王友身老师拍摄,时间是2022年7月6日。友身老师亲自导览,看完展,我们在美术馆旁边的咖啡馆吃饭。傍晚时分,夕阳照在中间美术馆外面友身老师的作品上,最后一抹余晖,我们抓住了那束光,记录下那个瞬间,正如展览中的“文化符码”在岁月中留下的印记。

清洗“文化符码”
观众投稿-Pumpkin Zhang

清洗·暗房
项目背景

1998年到2004年,王友身分别在悉尼、匹兹堡、台北、广州和上海的展览中进行了他的“暗房”作品实施。“清洗”项目的构思最早在1995年出现,2000年后项目再次拓展,并最终与“暗房”一同呈现。

在《清洗·暗房》作品的概念中,信息的生产、传递、编辑、消费和反馈被聚集在同一空间,成为体验不确定性的现场。将照片放入清水中清洗,实现照片的内容在有无之间转换,暗示了影像和信息“不断被制造与遗忘”的循环过程。

项目进程

我们对观众应募的照片数量和内容没有具体要求,照片需提供JPG格式。您可以留言或写下照片背后的故事。照片发送至招募邮箱则默认为您授权中间美术馆及艺术家使用您提供的内容。

在“清洗”艺术项目进行过程中,我们会将“清洗”过程和进度持续进行露出,请大家保持对活动的关注。

项目结束后,参与清洗“文化符码”艺术项目的照片将会:
1. 以扫描JPG格式通过原邮箱发还至观众;
2. 在中间美术馆的各自媒体平台有不同程度的展示;
3. 由中间美术馆和艺术家王友身评定最佳参与观众,奖品为王友身《(北青艺术)商店》展品。

召集日期

2022.6.10-8.7

投递方式

如有应募意象,请投递【“文化符码”看展照片、署名ID、照片背后的故事】至招募邮箱:jiangyongzhen@ioam.org.cn

除此之外,我们欢迎您在豆瓣、微博、小红书、B站等平台上参与活动话题 #清洗文化符码# 发布您的看展照片和经历故事,我们也会随时关注。

艺术家 王友身

1964年生于北京,198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8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1988年至2018任职于北京青年报社,现生活和工作于北京。

艺术家王友身曾经参与过众多国内国际重要的双年展和机构展览,包括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展览:中国现代艺术展、新生代艺术展、威尼斯双年展、圣保罗双年展、台北双年展、广州三年展、上海双年展等等,他是中国当代艺术重要的参与人与见证人之一。同时,王友身自1988年至2018年在北京青年报社工作30年,曾担任过美术编辑、艺术总监等职务,一直以来,王友身兼具双重身份,在艺术界与传媒界两个领域间工作,致力于考察和松动艺术/生活、创作/日常间僵化的边界。

王友身对官方/民间、职业/业余、艺术/现实等等二元性的分野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介入方式,这让他可以动用两个不同系统的资源,开创和塑造一些认识自己和认识周遭的可能性。他呈现给我们一个艺术家实践的强度、持续性和丰富的层面。这一实践不仅仅体现在简单的作品或者产品层面之上,而是不断重新观看自己的潜力和局限,挖掘艺术与自我和世界对话的可能形态。

编辑:蒋永真
图源观众投稿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Scroll up Drag 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