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活动活动回顾

“后现代主义在中国”读书会回顾

2021年4月17日上午,中间美术馆和AP Project联合举办的“中间读书会”的第四期在美术馆办公室会议室举办。不同于前三期针对在1986至1992年间编撰出版的中国当代艺术史书籍中的某一本书进行阅读和讨论,此期读书会采用了新模式:我们提出讨论话题和框架,提供一份文献阅读包,参与者挑选其中一两篇文章进行细读,再于读书会现场展开全面讨论。

 

本期读书会主题为“后现代主义与全球80年代”,意在观察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在中国80年代艺术中的理论实践和脉络,也意图为中间美术馆日前在798艺术区拉开帷幕的“巨浪与余音——后现代主义与全球80年代”提供理论、文本层面的继续思索。通过“后现代主义”理论实现从中国到全球的观察视角转向。

 

本期阅读材料包括:
1. 邵大箴在《外国美术》中发表的《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1985年2月版第一期)
2. 郑胜天在《文艺研究》的文章《现代主义艺术之后——当代西方美术一瞥》(1985年第6期)
3. 1985年关于劳生伯格展览的报道(《中国美术报》)
4. 陈池渝在《美术思潮》发表文章《美国维罗斯科教授在浙江美院办讲座》(1985年第2期)
5. 1986年第11期和第35期《中国美术报》后现代主义专号
6. 谷文达在《中国美术报》发表文章《超越现代派》(1986年第46期)
7. 黄永砯在《中国美术报》的文章《厦门达达——一种后现代?》
8. 高名潞等著,《中国当代美术史1985-1986》,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导论与第八章内容)
9. 吕澎、易丹,《中国现代艺术史1979-1989》,湖南美术出版社,1992年版(第14章)

 

共八人参与读书会,每人选取文献都各有不同,覆盖了所有阅读包书目。读书会由张理耕和刘语丝主持,参与者根据自己所读展开了讨论,精要如下:

 

后现代主义在中国

 

首先,读书会成员分享了对当时各类写作、报道的特征观察,就所谓“后现代主义”如何成为上世纪80年代中国思想界的一股风潮进行探讨。从邵大箴先生等人在1985年的文章来看,他们对西方近二三十年美术思潮的演变进行了复述和传译,将后现代主义的讨论引介到美术界起到了知识传播、学术建设的作用。郑胜天在《现代主义艺术之后——一种后现代?》的开篇言道:“现在西方什么问题最流行?”对最流行思潮的引介无疑有着重要的知识传播建设功能。这些文本使西方美术现代、后现代思潮在中国语境中碰撞、发酵。文章内容都着实丰富,能体现出写作者扎实且广阔的知识视野,但是读书会成员观察到文章中的描述多于评论、分析。

 

无疑,作为当时美术界“两刊一报”的《中国美术报》是报道艺术最新动态和传播文化思潮的重要平台,它对于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引介起到了重要作用。1986年第11期第四版刊登了四篇关于后现代主义的文章摘选,第35期也为后现代主义做专号。我们发现,摘选的文章经过了大刀阔斧的整理与过滤,呈现出后现代主义涌进所致美术界讨论热潮的景观。在1986年第46期中,黄永砯《厦门达达——一种后现代》一文原为“厦门达达现代艺术展”展览文字。而在报刊中,较有批判性的评论文字被去除。摘选文章的编辑署名亦颇具趣味,比如“海德”“费特”“凯蒂”“小乙”“丁天”等,这些人究竟是谁——属于《中国美术报》的“编辑部的故事”仍有待进一步探索。

 


读书会活动现场

 

后现代主义与社会语境

 

读书会走向深入,成员们就后现代主义这一命题展开讨论。后现代主义中反传统、反单一叙述等特征源于现代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现代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为现代主义路径中重要的里程碑。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犹如《西游记》中“真假美猴王”——由一心生二心,魔自心生。后现代主义仍深陷讨论与争论的话语泥沼之中,未得到一致结论。若想去剖析并全面透彻理解后现代主义,还应当在思想史、运动史范畴内做功课,从而窥究后现代主义作为一个运动的内在动能。

 

对后现代主义在全球80年代的理论逻辑和思想框架的研究,也亟需突破时间与空间范围解析不同时域的理论思潮发展进程。中国在1978年改革开放与思想解放使得艺术界在80年代接触并向往西方叙述和理论,激活了后现代主义的讨论。但开放之前的中国在全球思想运动中并非处于真空。冷战后的三十年在西方国家展开的一系列激进反抗,例如美国的民权运动、法国的六八学运、意大利的“热秋”罢工运动,以及西欧不断涌现的新左派团体均在不同程度上吸收了来自“东方”的共产主义观念。青年学生对“文化革命”有着憧憬,而这段时间正是后现代主义学说及其文化信念在西方国家结出果实的时期。还需提及的是,对古典的“东方哲学”的想象也同样植根于后现代主义的脉络中。因此,在讨论中国80年代或全球语境中的后现代主义之时,我们尚且需要深入分析中国的政治思想文化如何催化了后现代主义思考,梳理跨时空地域不断转译轮回的思想脉络。

 


读书会活动现场

撰文:刘语丝
校对:张理耕
照片:朱思宇
排版:韦淇(实习)

AP Project(艺术家研究出版计划)致力于创建一个面向研究型艺术家或艺术项目,进行文献出版、视觉展陈及作品收藏的平台,内容涵盖当代艺术家的研究与艺术实践,展陈研究与设计,艺术史中的出版物、艺术家写作、杂志、报刊、艺术家书籍。我们希望可以通过邀请艺术家进行创作,以不局限于出版物本身的展陈方式,通过实践,为推动研究视觉文化语言的研究。

同时“Artist Publishing Project”(AP Project)在意大利注册出版品牌,继续推进研究型项目。

Museum Seni Luar Dalam Bei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