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阅读|鲍昆:关于现状的思考

鲍昆,《无题》,1980年

 

本周日(10月23日),中间美术馆将举行“广阔的现实主义道路”论坛系列的第三场。本次活动将分为摄影工作坊、特邀导览、嘉宾对谈三个部分,将回顾现实主义艺术道路在1957至1977年间的起伏变化,还会探寻现实主义在今天文艺创作中的实践及其潜质。其中,特邀导览将在小红书平台同步直播,预约方式可详见文末。

 

为了更好地理解在当下讨论现实主义的意义,今天我们将分享参展艺术家、活动嘉宾鲍昆老师的一篇文章,其呈现了作者在1986年对于摄影的现代化与现实主义的思考。在文章中,鲍老师提到摄影的现代化的探索应该打破过去的规范,与不断自我突破的现代社会同步更新。为此,理论界应该重视发展风格流派和摄影与主、客观世界关系的研究,而摄影的实践者需不断地加深对于现实主义的理解、进行更加多元的探索。

 

本文原载于1986年第1期《现代摄影》杂志,感谢鲍昆老师授权转载。

 

《关于现状的思考》

文/鲍昆

 

毫无疑问,每个人都承认我们走进了一个新奇的、令人感奋,同时又有几分陌生的时代。电脑、太空船、耕牛、排子车一股脑地出现在我们照相机面前。我们面临两重大墙的挤压,一面是古老得令人窒息的传统,一面是现代文明所附带来的灾难。我们该怎么办?路向何处去?

 

七八和七九年北京出现的“四·五”影展和“自然·社会·人”影展,无疑是中国现代摄影之路的一个里程碑。一度间断的历史又继续前进了,而且带着比往昔更有个性、更有活力的新姿态。这是一段谁也抹杀不掉的历史。它的意义不仅只是承前启后,更为重要的是它给一直沉闷的中国摄影界吹进了一股清新的晨风。它带给人的印象和影响是深刻难忘的。

 

王志平,《家庭》,1977—1978年

 

随着岁月的推移,这股新的摄影潮流不断地经受考验。一批勇敢的探索者在种种大家知道的原因中,艰难而又顽强地寻找自己和完善自己。尽管个性的追求一直伴随着种种的无理非难和谴责。必须承认,一些艺术家利用有限的条件,最大限度地拓展了摄影的表现内容和丰富了摄影的表现手段。小品摄影和乡土摄影几乎赢得了满堂采。只是有心人在高声叫好之后,往往留下一个“?”。摄影的现代化,就是“小品摄影”和“乡土摄影”吗?等号显然是不成立的。

 

实际上,许多有价值的探索一直在悄悄进行中,但没有与公众见面的机会,理论界自然也没有人研究它。我们的理论界或不厌其烦地搬用绘画理论来推导我们的基础理论,或连篇累牍地用规范的批评来捧杀那些非优秀的作品,却不重视风格流派和摄影与主、客观世界关系的研究。造成这种状况当然有其历史的原因,但现在有必要大声疾呼:这种局面该结束了!

 

李恬,《自嘲》,约1977年

 

问题还得说回来,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八五年五月在北京由一些中青年摄影家自发举办的“现代摄影沙龙’85展”,无疑给了我们许多宝贵的启示。我们看到,这次展览的风格与历届全国影展的风格迥然不同。是离经叛道吗?不是!但确实标新立异。这种标新立异本身就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新一代摄影家在作品中强烈地表现了他们各自不同的艺术个性,反映了他们对现实生活认识的深化,和对摄影艺术全新的理解。他们以洒脱不羁的风采,拭去公式化、概念化在摄影镜头前的蒙垢,勇敢地面对现实做出自己摄影的回答。就作品而言,的确愧于“现代”一词。但就事件本身,却的的确确地体现了“现代”。任何事物的开始,都不会是完美和完整的,我们没有必要要求完整,完整窒息了我们的创造精神。

 

现代社会是一个不断自我突破、自我更新的社会。我们没有必要非用传统的规矩来限定自己,今天毕竟是和过去不同了。开明、开放的态度,冷静地直面人生的姿态,是时代和艺术发展对我们的基本要求。社会的繁荣稳定,决定了摄影应出现一个百花齐放的春天。

 

我们应该继续进行多方面的探索。

 

鲍昆,《读书1》,1988年

 

现实主义仍有顽强的生命力。但它面临深化和正确理解的问题。公式化、概念化、“歌德式”虚伪地粉饰现实绝不是现实主义,而是彻头彻尾的封建文化意识。现实主义离开真实地反映生活中各种不同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一原则,而代之以理想的统一模式概括生活,这无疑是把现实主义推向反面。现实主义从它一开始出现就带有强烈地批判色彩,它将局限的世界、局限的人类如此真实强烈地展示出来,是它获得生命力的根本所在。我们应该正确地理解现实主义,还原于它的本来面目,才能在这样的基础上去深化。

 

摄影与文学不同。它的生命是视觉的停滞和延伸。停滞是它的基本特性;延伸则是创造的品格。前者是客观的规定与要求,后者则是主观的扩展与要求。新闻与艺术的区别就在于此。让记者最客观地冷面人生世界,用无数视觉的停滞、串连、显影还原了历史,让艺术家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用奇妙的视觉延伸、探索,表现、触摸人类心灵的奥秘。对二者唯一的要求,是他们必须贴切地反映人类的现实生活和心理生活。

 

赵介轩,《冬天静悄悄》,1976—1978年

 

摄影家个性化地观照自己和世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同时,它也是“现代”一词在这里的涵义。新的世界没有统一的模式,只有多元、多向的拓展和交叉,现代摄影应体现的就是这一基本点。

 

线上看展通道

 

下午一点半,我们将邀请中间美术馆志愿者王眸为观众导览“广阔的现实主义道路”展。本次导览将在小红书全程直播,欢迎各位来现场/直播间和我们一起看展!

 

扫描下方二维码预约线上直播⬇️

 

也欢迎关注中间美术馆小红书账号,偷偷告诉你,参与正在进行的门票活动就有机会获得美术馆准备的礼物哦~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Scroll up Drag 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