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回顾 | 笔记——来自二十世纪末的中国声音

“笔记——来自二十世纪末的中国声音”

策展人:刘鼎、卢迎华
展期:2022年6月23日—7月24日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 10:00-18:00
📍画廊周北京艺访单元A08大楼1层,中间思想频道

📄📃📃关于“笔记”展

“笔记——来自二十世纪末的中国声音”展是中间美术馆第二次在画廊周北京设置的临时空间,以“中间思想频道”为名组织的展览。我们在2021年的画廊周北京带来了中间美术馆届时展览“巨浪与余音——重访1987年前后中国艺术的再当代过程”展的延伸展览:“巨浪与余音——后现代主义与全球80年代”,将后现代主义的话语视为连接全球1980年代的一股重要力量,聚焦国际艺术世界成为巨大共同体的这一时刻。

而“笔记”展是继“巨浪与余音”展之后对20世纪下半叶中国当代艺术史研究的新篇章,延续着去辨析与反思中国有关“当代艺术”的历史叙述与建构的线索,试图为当代艺术创作和社会现实的关系提供一份思想档案。

“笔记”展通过展示艺术家、策展人与学者的话语、笔记、图像、文件、档案和作品,回顾了中国知识界与艺术界在世纪之交的思考与走向。进入1990年代之后,世纪末与21世纪的概念与意象不断地出现在那个时期的学人与艺术家的话语和创作之中。一方面,他们尝试脱离1980年代的语汇与阐释系统,建立直面和属于1990年代的社会现实与价值体系;另一方面,他们感知到一个重大的时间节点,即世纪之交的到来,心中涌动着期许,也在市场大潮的冲击下感受到复杂与悲凉。借助这些来自世纪末的思想痕迹和创作的笔记、草稿与资料,我们尝试重返那个萌动着欲望与希望,失落与信心的历史时空,去侦测历史的主角们在彼时的思路历程,批判性地理解过去我们界定自己与历史的方式。

从当下深入审察上个世纪末所面临的问题与时代现场的愿望,能发现那些与时代精神探索相关的重要问题,也给予我们审视自身与现实的可能性。我们希望通过重返世纪之交嵌入在艺术实践、思想对话和社会诊断中的问题意识,来掌握认知和解释当下生存处境的思想资源。

📖中间思想频道读本一览

在这次展览中我们收集了多位学者、策展人与艺术家在1997年至2002年间写作而成的文章单篇成册,制作成18本可供阅读的读本,其中大多数文本发表于写作之际,散见于个人文集、研讨会合集、报纸刊物和个人档案之间。我们有意将来自当代艺术界的文本与知识界的文本并置在一起,从中摘取话语片段展现在墙面上。感谢所有慷慨支持本次展览的艺术家、策展人与学者。

“笔记”展部分读本
艾未未、冯博一关于不合作方式
陈平原坦然面对新世纪
戴锦华尾声或序幕:90年代女性书写一瞥
韩松火星照耀美国(一、二章节选)
洪子诚《九十年代文学书系》总序
黄笃形象的焦虑
雷颐“日常生活”的历史
冷林是我——90年代中国现代艺术的主题
栗宪庭代后记——在人文和艺术史的双重语境中寻求价值支点
钱理群世纪之交的中国大陆知识分子对历史的反思
孙歌中日传媒中的战争记忆
汪晖《死火重温》序
王晓明濒临“大时代”的中国
许纪霖启蒙的命运——二十年来的中国思想界
易丹词与图像:当代艺术与批评的表达困境
章克标欢迎二十一世纪
赵川流去护城河
邹跃进批评的喜剧时代与喜剧时代的批评

📸 📷 开幕日

从左至右依次为:策展人卢迎华、艺术家蒋志、宋永红、宋冬、刘鼎、陈文波
艺术家展望、王友身
从左至右依次为:策展人卢迎华、艺术家朱冥、吴小军、陈文波、卢昊、王友身、展望、刘鼎

📸 📷 媒体贵宾日

编辑:蒋永真
摄影:房永法、刘从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Scroll up Drag 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