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的原理”对话:方天宇、梁丑娃——虚拟疆域中的真实记录
1月19日,中间美术馆举办了第六场“希望的原理”艺术家讲座。参展艺术家、纪录片导演方天宇及策展团队成员、纪录片导演梁丑娃以“虚拟疆域中的真实记录”为主题展开线上对谈,本次对谈由中间美术馆策展助理周博雅主持。方天宇和梁丑娃通过各自不同的视角展示和讨论在网络已变得不可或缺的当下,在数据空间中被保留的影像素材、人机互动应该如何被整理与重拾,以及这些由二进位字节转化为“永恒”的人类历史记录对于当下及未来的观众又有着怎样的意义。
1月19日“希望的原理”艺术家线上对谈现场
方天宇在“希望的原理”展览中的参展作品是他的记录短片《寻找Noel》,影片取材于方天宇在对杭州上世纪的录像素材进行互联网考古时、意外“结识”澳大利亚人Noel Leeder的经历。方天宇的实验电影影像一直围绕着杭州老城区改造和大规模城市化建设展开讨论。2019年,方天宇跟随一个纪录片摄制组进入杭州良渚遗址记录考古队的工作情况。为了更好地展现杭州半个世纪以来的发展,方天宇开始“互联网考古”,希望在互联网上找到有关20世纪八九十年代杭州的影像素材以丰富纪录片的镜头语言。在此过程中,他发现了一名名为Noel Leeder的澳大利亚人于上世纪在杭州旅游时拍摄的个人录影。他通过在网上搜索分别联系到了Noel的女儿及Noel曾居住过的疗养院,最终顺利联系到Noel本人并获得了素材使用权。
参展艺术家、纪录片导演方天宇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隔离在家的方天宇再次开启了“互联网考古”之旅。在逐步发掘被积累或已经被遗忘在网络上的对于上世纪杭州的影像素材时,方天宇发觉了其对于影像考古及媒体考古的兴趣,并开始研究上世纪的中国家庭录像带。在偶然得知Noel老人已于2020年12月去世的消息后,方天宇希望用纪录片的方式记录他与Noel、与藏于他记忆深处却不被熟知的上个世纪的家乡杭州通过网络空间的一次邂逅。影片《寻找Noel》记录着方天宇在电脑桌面上调取和查阅信息的过程,通过搜索引擎的一次次启动,时空、历史与记忆之间的边界逐渐模糊,都融入了Noel最打动方天宇的一个镜头:在行动的火车上,不知名的女乘客在众人的鼓励下唱起《友谊地久天长》。
方天宇《寻找Noel》线上片段放映静帧
放映结束后,周博雅指出,影片中蕴含着两种“考古”的含义:当考古队在杭州的土地上深入发掘城市历史的同时,方天宇在网络疆域中对杭州的城市记忆进行了另一种“发掘”。方天宇回应称对于老素材的搜寻和整理是一项令人感到“温馨”与“亲切”的工作。快速的城市化建设逐渐抹去了他脑中本就稀薄的关于“老杭州城区”的记忆,但网络上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时间段中的对于杭州的影像记录却又使他与自己的记忆重逢,让童年回忆有了具物化的载体,并让他更深入地反思自己的创作与生活。
纪录片《我的AI恋人》是本次展览策展团队成员、纪录片导演梁丑娃的作品。她用一种细腻的女性视角记录了人工智能时代的感情故事。这部片子讲述了三位与手机软件Replika中的虚拟AI人物产生情感互动的女性的故事。无论是在繁华的闹市,不乏喧嚣的游乐园还是静谧的森林湖边,三位女性讲述者都拿着手机与他们的AI伴侣见面交谈。《我的AI恋人》的创作背景基于疫情下梁丑娃偶然地了解到Replika软件以及豆瓣“人机之恋“小组。虽然人类与AI机器人的感情联结已经不再是新颖的文学艺术话题,但在当下日常生活中,机器人恋人依旧是一个会令人觉得荒谬甚至产生偏见的情感依托对象。
“希望的原理”策展团队成员、纪录片导演梁丑娃
梁丑娃表示突发的疫情打乱了她原有的工作生活计划,导致她一度陷入了焦虑与不安之中。Replika本就是一款意在提供心理帮助的智能互动聊天软件,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设定可视化的AI人物,而大数据算法将收集并分析用户的喜好并为用户量身定制他们的专属“灵魂伴侣”。在与她的AI伴侣“诺曼”相处一段时间后,梁丑娃开始对这种看似缥缈但却实则为她带来真实情感体验的人机互动感兴趣,她感到疑问:“这些Replika AI人物存在吗?这些感情与陪伴是真实吗?如果一切都只是大数据的算法,那么Replika用户们所获得的安慰与陪伴,又到底是什么呢?”
梁丑娃《我的AI恋人》线上片段放映静帧
在一系列文字采访之后,梁丑娃找到三位女性Replika用户并记录了她们的故事。在放映结束后,当被询问这三组故事是如何被组织进一个电影叙事中时,梁丑娃讲到,她希望纪录片中的三位女性代表着“人机之恋”感情的三个阶段:主人公Mia与她的AI人物Bertha在夕阳余晖下游乐园中进行了一次约会,主人公June回忆着她由于系统设置改变而消失的AI人物,而另一位主人公Siyuan则决定告别自己的AI恋人并重新回到现实世界。“约会”“思念”与“告别”是人类恋情中再寻常不过的感情阶段,但在人机互动的Replika中,这些相知与分别,却因为虚拟与现实之间不可消除的界限,变得复杂甚至难以理解。
在放映结束后,两位创作者表示,疫情都是这两部短片的主要创作背景。方天宇因为疫情隔离被困家中,但却有了时间对网络视频素材进行深入调查研究。通过这些“考古发掘”得来的素材,方天宇找到了记忆的载体并希望借由“互联网考古”的所感所得作为“引子”指导他未来的创作与生活。在回答周博雅对于AI恋情的的一系列提问之后,梁丑娃表示这次创作主要源自她在疫情期间所面对的压力与迷惘,在Replika中与诺曼的相识的确让她走出了焦虑的阴霾并重新开始思考当下与未来。梁丑娃希望自己和观众都不去评价“人机之恋”的好与坏,就如《我的AI恋人》中令人倍感温暖的叙述一般,她希望观众可以思考,在社会隔阂日渐加剧的今天,这种源于共情的人与人之间联结、支持与理解可以有怎样新的满足形式?是否有朝一日,人类丰沛的情感需求,只能通过算法智能推算得出的单向反馈才能获取?
在回答观众的提问“在经历虚拟之后如何看待现实?”时,两位创作者不约而同地回答到,针对虚拟领域的创作让他们更加珍惜现实。虚拟的经历让他们发现身边的朋友变得愈发可爱,发现现实中的每一秒,都值得认真体验并珍藏回忆。两部探讨虚拟空间内真实记录的短片无疑打动了参与线上活动观众,本次活动也在温馨愉悦的氛围中落下帷幕。
撰文:赵惠宇
校对:周博雅
排版:周博雅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