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的射程——历史综合如何可能”工作坊
本周六,中间美术馆将举办“新文化的射程——历史综合如何可能”工作坊。该工作坊是中间美术馆持续组织的“中国作为问题”系列学术活动之一,也是中间美术馆十周年庆典活动的一部分。十年以来,秉承着对社会公共文化和艺术生态的强烈责任心,北京中间美术馆在北京中间艺术基金会的长期支持下,稳步专注地进行美术馆的专业建设,提升研究策展的实力,并持续搭建跨学科交流的平台。新文化的射程——历史综合如何可能”工作坊将在季剑青的《新文化的位置:“五四”文学与思想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2021)与袁一丹的《另起的新文化运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1)两本新书出版的基础上,围绕近年“新文化”研究的新思路与新动向进行研讨。我们希望这些对关键历史节点进行反思的研究与思考也能丰富我们美术馆实践的思想资源。
季剑青:《新文化的位置:“五四”文学与思想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2021年
袁一丹:《另起的新文化运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1年
“中国作为问题”系列讲座
——“新文化的射程——历史综合如何可能 ” 工作坊
时间:
2021年12月18日
10:00—18:00
地点:
北京·中间美术馆
主办:
北京·中间美术馆
01
活动主旨
自2015年学界纪念《新青年》创刊100周年以来,2017年的“新文化运动”百年、2019年的“五四运动”百年,以及2021年的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都将“五四新文化”这一中国现代文学与历史学科最为重要的认识对象与价值坐标一次又一次地带入了当代中国的思想视野与精神生活。而学界在过去二三十年间,也的确在“五四新文化”的研究、阐释与转化方面积累丰硕,甚至形成了某种新的学术传统、观念与范式。特别是近年,围绕“五四新文化”的考掘与辨证,若干新的界面、方法、议题与论域被打开与尝试,这自然为检视现代文学与历史研究的质地与品格提供了条件,也为回顾、反思乃至再造观审“五四新文化”的路径准备了契机。
季剑青的《新文化的位置:“五四”文学与思想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2021)与袁一丹的《另起的新文化运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1)的出版,集中呈现了新一代学人以高度自觉的意识与“新文化”对话的努力。他们不仅在具体的研究课题与知识领域中取得突破,而且也将目光投向了文学与历史、传统与当下、个体与时代以及现实与未来的多重层面。正如季剑青所言,“如何以有效的学术工作的方式,来重新认识和理解作为政治实践和文化运动的‘五四’,进而释放出被单纯的学院化知识生产和意识形态表达所冻结的、‘五四’本身所蕴含的历史能量”,是其核心关怀。亦如袁一丹所说,“时至今日,我们完全有能力寻觅、堆积更多的历史细节,把故事讲得无比繁复、细腻”,但“真正的困难”在于“价值重估”:“如何回应中国当下的思想氛围,重新检讨五四一代的立场,进而重估新文化的价值内核”。
作为一种“活的传统”,“新文化”的意义正是对于晚清以降中国与世界的无往不在的“介入”。从历史展开的结构来看,“新文化”已经“嵌入”其中;就历史演进的动力而言,“新文化”更是“突入”此间。“新文化”的“射程”不仅是一幅有待缀合的历史图景,也与当下的你我直接相关,同时“指示着未来的命运”。
值此两部“新文化”研究新著问世之际,我们召集“新文化的射程——历史综合如何可能”工作坊,旨在围绕近年“新文化”研究的新思路与新动向进行研讨,总结利弊得失,致力达成一种既基于学科优势又超越学科限度的“综合”,进而在此基础上探求学术工作的新的方向感与历史认识的新的可能性。
02
活动嘉宾
(按姓氏笔划为序)
王东杰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刘大先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李浴洋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
宋声泉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张丽华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季剑青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金 理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孟庆澍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袁一丹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袁先欣 清华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
徐佳贵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高 波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
03
活动日程
2021年12月18日
上午
10:00—10:10
开幕
欢迎致辞
卢迎华(中间美术馆馆长)
工作坊主旨介绍
李浴洋(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
10:10—11:30
第一单元(主持人:王东杰)
4人发言,每人15分钟,讨论20分钟
高 波(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
新文化的历史纵深
金 理(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如果将新文化运动研究想象为一种“地域史”
徐佳贵(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聚焦于北大与《新青年》之外的新文化运动研究
宋声泉(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新文化运动研究的困局与破局
中午
11:30—13:00
午餐
13:00—14:00
中间美术馆参观展览
下午
14:00—15:20
第二单元(主持人:孟庆澍)
4人发言,每人15分钟,讨论20分钟
张丽华(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新文化的“未完成性”:从鲁迅小说《高老夫子》谈起
袁先欣(清华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
短二十世纪与重建文化问题的方法论
李浴洋(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
“整理国故”运动与“新文学”思想的关系问题刍议
刘大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新文化”的拓展——论20世纪末知识分子的表述与被表述
15:20—15:40
茶歇
15:40—17:00
第三单元(主持人:刘大先)
4人发言,每人15分钟,讨论20分钟
王东杰(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新文化运动的新文化史
孟庆澍(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何处安放新文化?
季剑青(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重思新文化与传统的关系
袁一丹(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新文化的结构与剩余物
17:00—18:00
圆桌讨论·闭幕(主持人:季剑青)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