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3日-2024年4月14日
中间美术馆 2F
票价:20元
本展览与“幽玄之路——光社与20世纪早期摄影的艺术探索”、“解析——新刻度的1988年至1995年”展同期开放,无需重复购票
因为身体原因被大学拒绝入学以后,钱喂康从1982年至1987年间在上海大隆机器厂当过五年多的锅炉工人。在此期间,他参加文学社团,喜欢现代主义诗歌和激进的写作,从文学开始接触前卫艺术和现代主义思想。与当时许多文学爱好者一样,钱喂康阅读了大量翻译的欧洲文学作品,并对其中所描述的现代主义观点和前卫运动大为着迷。1990年,在他位于上海郊外一个20平方米的住处,钱喂康开始了一项他称为“梯子诗”的写作实验。当时正沉浸在写诗和艺术评论的钱喂康所寻找的是一种激进的文学写作方法。他在房间地板上用粉笔画出一行行像练习簿一样的平行线,随机地从《现代汉语词典》里选出100多个字,并把每个字都分别写在纸片上。他爬上一把折叠木梯子,将纸片从高处自由落体式地洒下,并按照纸片落地的位置将这些分散在各条线上的文字誊写到笔记本上,排列出一首首自动诗歌。它们并不成句子,但钱喂康当时正是迷恋这种“对文字的破坏”,如同“自由写作”一般。这其中不乏萨缪尔·贝克特(Samuel Beckett)对他的影响,同时,这种反逻辑叙事创作方向也来自偶发艺术(happenings)的启发。
随着钱喂康对艺术创作的投入,“阶梯诗”这项更具文学色彩形式的实验就渐渐停止了。但这种自设规则、自我约束的特质继续存在于他之后的创作之中。1993年至1996年,钱喂康开展了一系列用测量工具来量化感受、经验和主体的创作。钱喂康作为视觉艺术家首次公开亮相的作品是一件根据展览空间而创作的装置,其中包含了近3万根学校里常用的白粉笔。他将其中一半粉笔立于地面,并使另一半粉笔如同被某种力量打散了一般,倒向各个方向。所有这些粉笔形成了一个三角的形状。(《一分为二仍然不够》,1993年)
在这件作品之后,他开始转用标准铁板(100 x 200厘米)进行创作。这既来源于他早期在锅炉厂的经验,也得益于此时所接触到的关于艺术家理查德·塞拉(Richard Serra)的报道。他将铁板喷成深蓝色,叠放成简洁的形状,并站在梯子上将一定量的石膏粉筛落到部分铁片上。“石膏粉的出场是根据限定的面积需要,由限定精确度的天平秤计量的,标题必须等待作品在现场最终完成才能完全确定,换言之,它们是一种测量结果的数据式陈述。这一物理学方法只是面对物体的一种态度。”这些作品本身就是诗歌,以宁静优雅的方式讲述了无形的力量和关联。钱喂康的作品始终有“计量”,用数字来描述他对世界的兴趣。在非常集中的一段时间内,钱喂康的工作呈现了灵活贴切和节制的表达方式以及极强的控制力,始终以探索主体的自由,摆脱固有观念和经验控制等带有哲学意味的问题作为其主要的诉求。
钱喂康在创作中所做出的种种尝试:将自己“交出去”,将行动的结果“交付予”重力、风力、规则和数量关系等,是高度象征性的。他的思想体系中存在着这样一种内在的自我矛盾性:自我规定的主体始终是主体本身,以主体约束主体的前提是高度的自觉。在这里,没有被揭破的事实是艺术家始终是其思想与行动的主宰者,是艺术家自己自觉地将自己放置在一种似乎不被自己控制的情境之中,但同时显示的是一种能够驾驭思考的超然状态。
观念性创作与1990年代
自2017年以来,中间美术馆持续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现场进行重访,通过聚焦于某个历史时期或某个艺术家个案,探求创作流变和个人生涯背后的思想动力,揭示它们与时代的互照关系,表述历史现场和个体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此前,我们曾通过数个研究项目不断地重返1990年代这个重要的历史时空。这是一个形塑当代艺术的概念和认知的关键性时期,既形成了对于当代艺术的历史叙述,也逐渐产生了一套判断当代艺术的价值体系。这使1990年代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史探索中可以产生诸多问题意识的时期。“观念性创作与1990年代”这一研究计划通过梳理1990年代不同阶段的观念性创作,来展开对199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书写。
艺术家
钱喂康
钱喂康从1982年至1987年间在上海大隆机器厂当过五年多的锅炉工人,在此期间,他参加文学社团,喜欢现代主义诗歌和激进的写作,从文学开始接触前卫艺术和现代主义思想。1989年以后,他与艺术家们的交往多起来,并开始自己尝试创作。在1993年举行的《十月艺术实验展》中,他第一次正式发布用粉笔作为材料的作品,在此之前,他在自己家中用粉笔创作了一年多,在他看来,“物体并不总是处于社会意识形态的等级划分之中,物体是自由的,轻颖的,和可以靠近的。”
策展人
刘鼎
刘鼎现居北京,是艺术家和策展人。他的艺术创作与策展实践从思想史的角度将历史与当代进行有机连接和多角度的描摹与凝视,以多重线索展开对中国艺术的主体性叙述。刘鼎曾参加过釜山双年展(2018)、银川双年展(2018)、伊斯坦布尔双年展(2015)、亚太三年展(2015)、新奥尔良双年展(2014)、上海双年展(2014)、台北双年展(2012)、威尼斯双年展的中国馆(2009)、首尔媒体双年展(2008)和广州三年展(2005)。
卢迎华
艺术史家、策展人,现任北京中间美术馆馆长。她获墨尔本大学艺术史博士学位。她曾出任深圳OCAT艺术总监及首席策展人(2012-2015);意大利博尔扎诺Museion的客座策展人(2013)与亚洲艺术文献库中国研究员(2005-2007)。她曾担任第九届光州双年展联合策展人、第七届深圳雕塑双年展联合策展人(2012)。她是美国艺术史研究机构协会(ARIAH)首届“东亚学者奖”的四位获奖者之一(2017),获Yishu华人当代艺术评论奖(2016)和泰特美术馆研究中心亚太计划的首个特邀研究学者奖金(2013)。2013年至今,她与艺术家刘鼎持续开展题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回响”的研究,对叙述中国当代艺术的视角和方法论进行重新评估。
展览现场
线上观展
观展指南
展览日期
2023年12月23日-2024年4月14日
开放时间
周三至周五11:00-18:00
周六至周日10:00-18:00
最后入场时间 17:30
展出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杏石口路50号,北京中间美术馆
门票
价格:20元/位
学生、教师须凭本人有效证件购票可享受半价
年满16岁及以下的青少年免票(须有至少一名持票成人陪同)
60岁(含60岁)以上参观者,凭相关证件或证明免票
语言
中文,英语
无障碍设施
本场馆1层提供无障碍入场通道,如有需要请提前电话预约。联系电话:(010)62730230
展览主办方